东坡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24-11-07 14:53 点击数:221

在悠久而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后人创造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在海南儋州,他留有一座东坡书院,乃古今文人骚客行旅的必览之地,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承载起播撒文明的使命。

苏东坡先生为官40载其中30年都是在被流放,最后一次被流放的地方就是这里海南的儋州被贬到这里的东坡先生是不幸的,但对海南的人是大幸的。

    自古海南因为地理位置孤悬海外,远离中原,一直是流放罪臣的地方。当时啊苏东坡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人到晚年却万里投荒境分的凄凉但天性乐观豁达的他仍不觉得苦,爱交朋友的东坡先生盖起了载酒堂,以文会友,把酒言欢。看到当地百姓啊几乎没读过书,于是呢又建了东坡学堂,为当地的百姓传道授业。不忍心看到百姓生病挨饿,就教他们怎么种地、挖井、烹煮、采药,海南的第一个进士就是他培养出来的。

东坡书院位于中和镇东郊一里,是中和镇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东坡书院旧称载酒堂,是苏东坡谪居儋州传播中原文化的遗址。它被美誉为“天南名胜”,明代“儋州八景”之一。

    明代海南名贤王佐在《重建载酒堂记》中赞誉:“斯堂一区,阔不盈亩,而可以该夫半部《宋史》也。”2015年,儋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东坡文化体验之旅,四面八方的游人蜂涌至东坡书院观光,背诵东坡诗词。

     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按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做法构建在中轴线上。 山门简朴,门口的上方悬挂着清代书法家张绩书写的“东坡书院”木匾。 

     载酒亭分上下两层,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苏东坡与春梦婆攀谈、苏东坡惜别儋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游人带进历史的长河中。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 

     载酒堂现为东坡书院的主要建筑。苏东坡讲学雕像安放在中央,让人想起苏东坡敷扬文教的史实。苏东坡把文明的种子撒在儋州大地上,让它开出灿烂的鲜花。苏东坡在《迁居之夕闻邻居儿诵书欣然而作》记叙他听到邻居孩子读书,十分高兴,“引书与相和,置酒仍独斟。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九龄起韶石,姜子家日南。吾道无南北,安知不生今。”漫步载酒堂,触景生情,仿佛见到苏东坡当年传道、授业、解惑的身影。 

东坡讲学

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部,古时与中原地带长期隔绝,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常被视为荒远之地。

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相较于生活的艰苦,儋州教育文化的迟滞引起了苏东坡更多的关注。

次年,苏东坡拜访当地乡贤黎子云,其住所前临大池,水林幽茂,小有藏书。席间,友人提议集资作屋,苏东坡“欣然许之”,并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曰:载酒堂。

在儋州人的大力支持下,载酒堂终在黎子云的城东旧宅落成。自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著书讲学、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基地。

苏东坡谪居三年,先后完成《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典著作,撰写文章一百六十余篇,创作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并在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自编讲义,于载酒堂设帐教徒,传道授业。

大批学子慕名而来,儋州和周边地区逐渐兴起求学崇文之风,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之才。载酒堂传道授业开风气之先,亦成为海南文化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南宋以后,载酒堂依然是当地名士集会讲学的场所。至明嘉靖二十七年,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清末以后,东坡书院多次扩建重修,继续保持着教学功能。

如今,儋州东坡书院发展为各方人士以及儋州人民世代瞻仰的文化圣地,被誉为“海南第一所大学”。